
保险姓保 具体会体现在哪些方面?
【浏览量:930次】【更新时间:2017-06-30】
起码能让保险回归本质,从原来走偏的了「理财」,回归到保障。发挥保险本身的作用——促进民生。
人寿保险,保障为其主要作用,以中长期保障型保险为主,投资型中短期高现价保险为辅。
对于消费者来说,能重新认识保险,忘记保险那些「理财、投资、收益」的功能,让消费者意识到,保险是用来保障的,不是用来赚钱的。想投资理财去买信托基金股票,别买保险。
保险要回归保险本质,保险公司就应该推广消费型的保障保险、和储蓄的长期寿险。
过去,保险只关心规模,搞得各个保险公司都拼命发展银保渠道,高息卖短期万能险,把整个行业做成了“有牌的P2P“。
但是发现了问题也应注意处理问题的办法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保险公司产品问题不是一天造成的,要想短时期解决需要注意不能出更大问题。
风险无处不在,贯穿于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。
在国外某些咨询公司以风险为核心可以建立起传统风险、人力风险、证劵风险——严格来说纸币也是证券的一种、上市风险的多重风险管理体系。
然而在之前,保险和投资理财的银行证券业界限模糊不清,保监会甚至大有丢掉保险业的监管权之势。
2017 年保监会排查保险公司风险,大量保险产品被停售。保监会这次举动,虽然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膨胀的保险业,但是对于监管机构来说,确实很好的履行了「保护消费者利益」这一职责。
这次保监会对理财型(又称储蓄型)寿险的打击,是对保险传销化的一次沉重打击,也是对保险业证券基金化的悬崖勒马。
总体来说,保监会在我国三大金融监管机构里,消费者利益保护方面做得比较好,也比较靠前。
从销售监管,银保规制到产品规制,都是值得肯定的。保监会至今的监管措施,基本上说是没什么问题,都能做到未雨绸缪,而不是亡羊补牢。
保监会的众多监管措施,总体来说是比较符合金融监管原则的——在保障行业稳健发展的前提下,最大程度保护消费者利益。
保监会2017第134号文件中,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四类回归保险保障本源的产品:定期寿险、终身寿险;长期年金产品;健康保险产品;特定人群专属保障产品。
现在可以相信保监会那句“保险姓保”不只是说说而已了。